HDI PCB业最新深度研究报告
HDI等PCB 产业长期以来存在较为“低端”的误解,估值相对看低,实际伴随电子产业下游应用对工艺需求的提升,PCB 产业仍存在较高技术壁垒,同时需与下游客户高度配合缩短交期保证良率;另一方面来看,无论是毛利率还是资产收益率等各项指标,在电子板块中仍属较高水平,产线自动化升级带动的人均产值从50-60 万水平(电子板块中下水平)提升至200 万元(电子板块领先水平,可类比IC 设计企业),有望再度提升运营效率。
环保政策及竞争压力下,产业整合加速,集中度继续提升。电子产品整体工艺需求提升,小厂资金有限,较难改进工艺技术;大厂积极扩产,自动化趋势下运营优势显著,良率、毛利率及供应链成本管控优势继续拉大,较强的议价能力将持续挤压小厂空间;环保核查风气下,小厂扩产更加受限,环保设备配套投入高,小厂资金有限;周边配套效应及小厂地域优势将继续弱化,技术储备及运营出色的优质厂商有望实现真成长。目前内资龙头市占率仅1%,行业整合背景下,未来有望出现百亿规模内资大厂。
行业景气周期延续,产业链有序扩产。产业结构向大陆转移的背景下,内资PCB 优质大厂扩产尤为积极,通过借力资本杠杆充分发挥大厂的规模效应,且生产工艺朝着智能化及自动化方向发展。台湾PCB 厂商扩产力度总体不及内资厂商,其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高阶HDI板、类载板、FPC、软硬结合板等相对高附加值产品,对多层板等产品扩产意愿不强。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大部分台厂利润率低,盈利性差,没有足够动力全面充分扩产。
下游需求应用革新,高端板材迎来发展良机。PCB 产品工艺向高密度、高精度、多层化、高速传输、轻薄化方向演进,伴随5G 以及消费/汽车电子产品轻薄化趋势。
2018第二季度 PCB 行业景气度延续,考虑内资PCB 厂商产能扩充规划有序,订单依旧饱满。
ps: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深联新闻
- 轻薄与耐用性博弈,柔性 PCB 如何找到最佳平衡点?
- 5G 与 AI 双重挑战,PCB 如何保障高速信号稳定传输?
- 面对复杂环境,汽车智能座舱线路板怎样保障系统安全?
- HDI 技术未来将如何与人工智能硬件深度融合?
- 新能源汽车线路板如何突破高压设计与热管理的双重技术瓶颈?
- 线路板封装工艺全流程和制造过程清洗的必要性解析
- 5G PCB 的制造工艺与传统 PCB 有何不同?
- 5G 时代,PCB 厂技术升级面临哪些挑战?
- 软硬结合板:解锁电子设备创新的“刚柔密码”
- 深度研究激光雷达PCB,从设计到PCB解决方案
总共 - 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