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板厂之袁隆平逝世,缅怀,致敬这位时代巨星!
刚刚,一条令线路板厂人沉重的消息充斥全网,“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回顾袁老的一生
细数袁隆平院士的一生,几乎天天是在和水稻在打交道,对中国水稻事业甚是世界水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袁老曾经说过,“不从事杂交水稻,我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了。”
1930年-1953年
袁隆平在1930年出生于北平(北京的旧称),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
1966年
水稻是湖南主要农作物。1966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上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通过培育水稻“三系”(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以“三系”配套的方法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思路,由此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96年
1996年,中国农业农村部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产量。目前,超级稻计划的五期目标已经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
1981年
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
2001年
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4年
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2018年
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
2019年
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直到今年年初,他都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袁老的两个梦
“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袁隆平一生的梦想。前者是他真实的梦境,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一梦想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逐渐成为现实。后者是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是他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吃饱饭,是他让我们不再为粮食发愁
这位解决了14亿中国人吃饭问题时代的巨星就在今日陨落,
我们每个一个中国人都会记住他,会永远刻在中华民族历史图腾之中。
致敬,缅怀
一路走好
我们的英雄!
ps: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深联新闻
- 轻薄与耐用性博弈,柔性 PCB 如何找到最佳平衡点?
- 5G 与 AI 双重挑战,PCB 如何保障高速信号稳定传输?
- 面对复杂环境,汽车智能座舱线路板怎样保障系统安全?
- HDI 技术未来将如何与人工智能硬件深度融合?
- 新能源汽车线路板如何突破高压设计与热管理的双重技术瓶颈?
- 线路板封装工艺全流程和制造过程清洗的必要性解析
- 5G PCB 的制造工艺与传统 PCB 有何不同?
- 5G 时代,PCB 厂技术升级面临哪些挑战?
- 软硬结合板:解锁电子设备创新的“刚柔密码”
- 深度研究激光雷达PCB,从设计到PCB解决方案
总共 - 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