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合金新突破!软体机器人、线路板厂柔性电路有望向更软的方向发展
线路板厂小编想必软体机器人我们见过很多,它们或者像工业用机器人那样,仅仅可驱动的抓手采用柔软材料,而控制和承载抓手的部分都还是硬邦邦的金属和电路板。
它们或者像哈佛的柔性章鱼,通体柔软且无需电力驱动,这种机器人的问世,可谓轰动一时,因为它给软体机器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定义。
前段时间随着京东方柔性屏生产线的曝光,柔性屏也大火了一把,那些能随风飘扬还大放异彩的显示屏们,不禁让我们很多人开始臆想那些科幻电影里出现过的能卷起来的电脑或者是能戴在手上的手机。
然而,不得不承认,现实往往比人们臆想的要发展的慢一些,其中限制柔性手机或者软体机器人往“更软”方向发展的一个现实条件便是,他们的电路还很难做到完全柔性。
不过目前柔性电路似乎有了新的解决办法,俄勒冈州立大学工程学院协作机器人和智能系统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采用一种新方法,开发出了一种可3D打印的金属合金,并将其论文发表在了先进材料技术杂志。
他们利用超声波将镍纳米粒子放入液态金属合金galinstan中,从而改变了合金的物理状态,使它呈现一种粘稠的糊剂状态。这种糊状的金属合金不仅能够保持它的流动性和柔软度,更重要的它还打破了液态合金不能完成3D高层打印的弊端。并使得打印出来的两层电路彼此互不接触而互相编织。
该团队的研究人员称,镓合金具有低毒性和良好的导电性,并且价格低廉且“自我修复”,意味着它们能够在断点处重新附着。所以镓合金已经普遍用作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导电材料。但在这之前镓合金的使用仅限于2维打印。通过目前的3D打印镓合金技术,完全可以改变了液态金属在制造柔性技术中的应用方式。
所以这种膏状的合金,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很多之前认为不可能的形状。也能在人们轻轻的挤压下瞬间坍塌。
这种金属合金的特性造成了它在柔性电路中的可用性。当使用外力强力给电路打出一个断点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挤压便能使电路恢复正常通电。
而且,即使两个柔性电路完全断裂,也能仅仅通过对接完成电路的通电。只不过,目前这项技术还刚刚处于实验室的研发阶段,想让他真正应用于现实,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所以未来如何,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ps: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深联新闻
- 轻薄与耐用性博弈,柔性 PCB 如何找到最佳平衡点?
- 5G 与 AI 双重挑战,PCB 如何保障高速信号稳定传输?
- 面对复杂环境,汽车智能座舱线路板怎样保障系统安全?
- HDI 技术未来将如何与人工智能硬件深度融合?
- 新能源汽车线路板如何突破高压设计与热管理的双重技术瓶颈?
- 线路板封装工艺全流程和制造过程清洗的必要性解析
- 5G PCB 的制造工艺与传统 PCB 有何不同?
- 5G 时代,PCB 厂技术升级面临哪些挑战?
- 软硬结合板:解锁电子设备创新的“刚柔密码”
- 深度研究激光雷达PCB,从设计到PCB解决方案
总共 - 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