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路板厂讲车用PCB的发展趋势
01
电动化和智能化带来汽车PCB扩容
汽车线路板厂了解到,汽车电动化表现为新能源车的渗透率逐步提升,汽车核心部件从内燃机变为三电系统。新能源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技术竞争变为围绕三电的技术研发和资源争夺。
汽车要完成智能化升级,一方面,需要增加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等智能化模块;另一方面,智能化要求汽车整车架构从传统的机械式向更智能的电子电气架构转化(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Architecture,简称 EEA)才能支撑智能化对于运动控制的要求。
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底层硬件支撑就是汽车电子模块,电子化使得汽车电子成本占比不断提升,预计到2030年汽车电子成本占比将接近50%,而PCB作为电子之母,其在汽车上的应用也将明显提升,根据CPCA预计,2025年全球汽车PCB产值将达到95亿美元,2020~2025年的复合增速将达到7.8%。
02
汽车 PCB 的多元化需求
汽车类PCB以4-8层板为主,产品可靠性及稳定性要求高,价格稳定、波动小,产品认证周期长。
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趋势下,PCB方案呈现多元化。从传统以4-6层多层板为主的方案向 HDI、金属散热基板、厚铜基板、内置元件板等PCB方案演进,单车的PCB用量增加且技术难度上升。
03
车用PCB的发展趋势
800V高压充电需要PCB耐压更高和热阻更低
800V 高压快充将成为主流方案。电动车充电功电压提高后,元器件的尺寸会变大,相应的PCB走线需要承受更大的电流。在设计时需要避免发生过载、过热或充电电流受控降额等问题,此时多会使用厚铜或嵌入铜方案:厚铜PCB高多层化,引入埋铜、嵌铜工艺增加散热能力。
汽车BMS系统的轻量化需求
在动力电池BMS管理的电池模组,用FPC替代线束,从而达到轻量化的要求和节省空间的目的。
使用FPC替代线缆完成电池互连
图片来自:Amphenol
高阶感知系统离不开软硬结合板
高阶自动驾驶系统由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三部分构成。感知层由摄像头 CIS和雷达收发器构成,决策层由摄像头ISP和信号处理器构成,执行层由各个执行模块构成。
由于对于可靠性要求更高,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会优先使用软硬结合板的互连方案而放弃使用连接器。
智能座舱需要高多层HDI PCB
车内智能座舱将多个不同操作系统和安全级别的功能融合,满足触控/智能语音/视觉识别/智能显示等多模态人机交互,AR-HUD、电子外后视镜等方案涌现。高度集成、超强运算性能,推动HDI用量增加。车载娱乐系统、自动驾驶主控、车载服务器等核心环节的PCB通常采用高速材料,10层以上3阶HDI设计。
ps: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深联新闻
- 轻薄与耐用性博弈,柔性 PCB 如何找到最佳平衡点?
- 5G 与 AI 双重挑战,PCB 如何保障高速信号稳定传输?
- 面对复杂环境,汽车智能座舱线路板怎样保障系统安全?
- HDI 技术未来将如何与人工智能硬件深度融合?
- 新能源汽车线路板如何突破高压设计与热管理的双重技术瓶颈?
- 线路板封装工艺全流程和制造过程清洗的必要性解析
- 5G PCB 的制造工艺与传统 PCB 有何不同?
- 5G 时代,PCB 厂技术升级面临哪些挑战?
- 软硬结合板:解锁电子设备创新的“刚柔密码”
- 深度研究激光雷达PCB,从设计到PCB解决方案
总共 - 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