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169-679

首页>技术支持 >手机无线充软板如何突破厚度极限实现极致轻薄?

手机无线充软板如何突破厚度极限实现极致轻薄?

2025-05-10 10:43

在手机愈发追求轻薄便携的当下,无线充软板作为实现无线电能传输的关键部件,其厚度直接影响着手机整体的轻薄程度与内部空间布局。那么,手机无线充软板究竟如何突破厚度极限,实现极致轻薄呢?​​

材料选择:迈向轻薄的基石​

手机无线充软板材料是实现轻薄化的首要突破口。在无线充软板中,柔性基板材料至关重要。传统刚性电路板基板厚重,而新型的聚酰亚胺(PI)柔性基板,以其出色的柔韧性和轻薄特性脱颖而出。PI 基板厚度可薄至几十微米,大幅降低了软板的整体厚度。例如,一些高端手机的无线充软板采用 0.025mm 厚度的 PI 基板,为轻薄化奠定了基础。​

 

电磁感应线圈方面,高导磁率且轻薄的纳米晶软磁材料成为新宠。相较于传统铁芯材料,它不仅能有效提升无线充电效率,还显著减轻了重量。在 OPPO Find X8 系列手机中,通过定制特殊工艺的 0.08mm 纯铜线,设计特殊的线圈结构,并挑战磁材叠层极限,将辅材、磁材与线圈的堆叠设计到极致薄,使得充电线圈厚度从 0.3mm 以上降到了 0.18mm,几乎达到行业最轻薄水平。绝缘与封装材料上,超薄、高绝缘性能的氟聚合物材料崭露头角。其在保障电气安全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了软板的厚度与重量。

手机无线充FPC电路布局与结构设计:紧凑规划空间​

紧凑且合理的电路布局是实现轻薄化的核心。借助先进的电路设计软件,工程师们对无线充软板的电路进行精细化布局。将各类电子元件,如整流芯片、滤波电容、控制芯片等,紧密排列,减少不必要的线路走线长度,避免出现线路迂回。以多层线路设计为例,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功能电路的集成,通过巧妙规划不同线路层的功能,既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又降低了软板的整体厚度。​

 

在结构设计上,摒弃传统复杂的机械固定结构,利用柔性基板自身的柔韧性,通过贴合、折叠等方式实现与电子产品内部结构的紧密结合,减少额外固定部件带来的重量与体积增加。部分手机将无线充软板设计成弯曲形状,贴合手机电池轮廓,既节省空间又降低厚度。​

PCB厂制造工艺革新:精度提升助力轻薄​

先进的制造工艺为轻薄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印刷电路板制造环节,高精度的激光直接成像(LDI)技术大显身手,能够精确蚀刻出更细、更密集的线路,实现线路的高精度制作。这在提升电路性能的同时,允许软板在更小的尺寸内集成更多功能,从而减小整体面积与厚度。​

电子元件的安装环节,先进的表面贴装技术(SMT)将元件精准贴装在软板表面,减少了传统插件式元件带来的高度与空间占用。在软板的封装工艺上,真空热压封装技术能够在保证封装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更薄的封装层厚度,进一步推动无线充软板的轻薄化进程。​

软板厂讲手机无线充软板实现极致轻薄需要从材料选用、电路布局与结构设计以及制造工艺革新等多方面协同发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充软板有望在轻薄化的道路上持续突破,为手机的轻薄设计带来更多可能。​

 

网友热评

Top

技术支持| 新闻中心|荣誉资质|联系深联

粤ICP备16063413号-1 集团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展景路83号6A-16-17楼
深圳深联电路:深圳宝安区沙井街道锦绣南路和一新达工业园
赣州深联电路: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西有色冶金基地冶金大道26号
珠海深联地址: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融合东路888号
上海分公司:上海市闵行区闽虹路166弄城开中心T3-2102
美 国 办 事 处:689, South Eliseo Drive, Greenbrae, CA, 94904, USA
日本深聯电路:東京都千代田区神田錦町一丁目23番地8号The Sky GranDEAR 三階
电子邮箱:emarketing@slpcb.com